2014年10月17日被我国国务院定为扶贫日,开展了一系列为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工作,最终达到全部脱贫摘帽的结果,那么国家级贫困县是什么意思呢?让小编为你解答吧。
国家级贫困县是什么意思
国家级贫困县也叫作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或是国定贫困县,是国家为了帮扶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在我国共有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县、区、旗、县级市、自治县,而设立国家级贫困县的资格需要经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
国家级贫困县标准确认
1985年以县为单位,年人均收入低于150元的县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在少数民族自治县的表最有所放宽,1992年开始,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元就要退出国家级贫困县,低于400元则被纳入国家级贫困县,根据资料显示,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疆地区。
国家级贫困县的历史发展
2012年3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官方网站公布了66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从此开始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将财政涉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以此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此后每年都会对贫困县进行评估检查,直到2020年11月份,我国所有贫困县都已全部脱贫摘帽。
扶贫主要活动
2014年10月17日被国务院定为第一个扶贫日,从此以后每年的10月17日都是扶贫日,关于扶贫日的具体活动将由国务院扶贫办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第一个扶贫日的活动有国务院将召开社会扶贫电视电话会议,表彰了社会扶贫的先进个体和先进个人,召开了社会扶贫座谈会,征集扶贫公益广告等。